English / 中文
来源: 信息网络与新闻中心(图书馆) 发布 时间:2017-12-18
12月4日,京苏粤浙第三期中小学卓越教师高级研修班齐聚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田家炳楼礼堂,开启了第二阶段的培训活动。学员相见变得格外亲切,言谈话语间也凭添了对培训的期待。
早晨8:30开班典礼准时召开,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熊焰教授主持了典礼。典礼之初,介绍了四地师训中心、干训中心的参会领导和四地的专家,从四地领导全员出席中,就可以看出领导对培训的重视以及对学员的期待。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廖伟群首先代表学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精心谋划次培训过程,并希望学员潜心学习,不断进步。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曹仁清副院长介绍了培训互联互通的初衷,期待借助四地培训形成学习共同体,珍惜在广东学习的时机,悉心感受广东人的创新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北京师干训中心柳立涛主任,对120位教师再度准时聚首感到欣慰,同时感谢项目团队对此次培训的精心准备。柳主任重申这次培训意义重大,是教委教育厅通力合作的高级研修项目,是跨区域强强联手的培训,提供了助力骨干老师成长发展平台。希望参加培训的老师在高端的平台上有真实的获得,感受粤派教育的风格,形成自己的风格。江苏省干训中心主任严华银主任,提出培训促进教育家型教师的形成,希望老师带着问题进行实践和学习。广东省教师教育指导中心李霞主任,肯定了前两期培训内容丰富和显现的显著效果。同时李主任介绍了广东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特点。指出广东是中国的缩影,最先进与最落后并存;广东教育发展目标是教育均衡,教师教育培训实现新示范,加强培训,推动职后培训,借助研修项目推进广东教育优质、均衡教育。李主任希望借此培训共同分享四地经验,不断提升自己。
合影之后,开始了本期的课程学习。第一个板块是总论坛:新时代和新素养走向卓越论坛。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熊焰老师做了《教师教育智慧与专业成长》的报告。熊教授重点交流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经验变成生活和教育智慧。熊教授首先带领学员探讨了"一个人什么最重要?"提出教师要因开放、学习汲取而有生长的光泽。
人需要4个方面:能力,有做事的本事;关系,和别人友好相处;自尊,自己看重自己;成就,有好的结果。接着探讨了"你是否有职业倦怠?"分析了教师工作的压力来源,交流了如何在无趣的时代生活得有趣。最后,对教师教育智慧谈了独特的见解:课堂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人格魅力;对教师成长道路归纳为:教师学习和教师行动两个方面。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讲座使学习始终沉浸在欢声笑语中,一上午的讲座学员们听得专注投入,发自内心的欣赏通过一阵阵回荡在礼堂中掌声传递出来。
下午进入分学科培训,语文学科40名学员齐聚教学楼的201教室,班主任桑志军老师介绍了语文培训的计划,六天的培训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学校考察,课堂实践展示内容。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聚焦的话题,也是说不清的话题。下午的语文学科培训也是从这个话题开始。首先是四地的学员代表谈自己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北京的学员周金萍老介绍了林崇德教授团队归纳出的核心素养,继而通过课例具体讲解了核心素养的落实,做了《顺乎本性,自在天堂》为题的阐述;江苏的学员江姝做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追问探究》的发言,首先强调核心素养就是关键能力,分享了四个方面的思考: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核心素养的落实现状、核心素养的实践指要、核心素养的困惑展望;深圳的陶虹松老师做了《让学习成为"最爱"》的分享,提出把学习转化为游戏的观念,并结合教学实际,谈了游戏设计、游戏运用和游戏秩序;浙江的唐光超老师分享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原点价值的思考》,他从核心素养出发,思考语文教育到底培养怎样的人?认为"语言能力,态度修养"是关键能力。
在此基础上,广州的特级教师刘湘老师做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讲座,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三个方面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专家和学员多元的视角,唤起学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入探寻,话题结束思考在延续。
第二天:有些事,于时光中,如诗如画
12月 5日,我们语文学员来到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参与了一天《聚焦语用寻“真美”语文》的实践活动。
上午,我们聆听了来自广东和杭州的两位老师基于“语用”的习作课——《舌尖上的美食》。两位老师各施奇招,令我们耳目一新。首先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的特级教师罗夕花上了一节展示课。通过课前谈“美食”,罗老师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的同时拉近作文和学生的距离,还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确定本节课的真问题,铺垫“从阅读中学写作”的写作方法。入课由舌尖上的中国进入“美食”主题,换位思考“如何把一道美食介绍给观众”。推荐作家汪曾祺以及其他作者的美食文章, 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别人是怎么写的,为什么写。最后动笔创作“自己最想介绍的一道美食”。
第二节课由杭州的郑雪琴老师执教,她紧抓学生习作生长点,从导入、试写、习作、修改到评价,改变了我们对传统习作课堂的看法。美食主题紧贴学生的生活,是大多人津津乐道的永远主题,学生都有在日常生活中向别人介绍自己喜爱的美食的经历,两位老师找到很好的切入点,使课堂真正成为语用的现场,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习作的价值,这些美食均来源于活色生香的现实生活,学生谈话调动真实生活经验,有依可谈,所以不空洞。因为有生活所以写美食就有得说,有得写,不但如此还能把自己对美食的情感融入其间。两节课均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这之后我们聆听了海珠区实验小学蔡晓碧副校长做的题为《面向现代化 培养小公民——基于校本的现代化小学课程建设》的专题汇报。
下午我们进行了分组讨论,讨论中大家达成了共识。基于“语用”的习作是“真写作”,基于“语用”的习作教学给学生构建了“真实情境”,让每篇习作有明确的读者,有明晰的交际目标,有设定的言语交往环节。学生一旦有了角色的担当,教学目标便有了明晰的指向,写作的动力随之悄然孕生。因此,基于“语用”的习作首先要为每个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可能的角色——让写作成为学生释放内需、缓解压力的途径,让每个学生在写作前便充满所要担当角色的期待。罗夕花老师、郑雪琴老师的探索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上午的两节作文课中我们也感到基于“语用”的习作给当下习作教学带来变革,与传统的习作教学相比较,不少瓶颈问题得到突破,可让当下的习作教学一扫颓势,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基于“语用”的习作教学使教师懂得为什么而“教”,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写”,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怎样来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这样的习作教学面前,不仅清醒、清楚,而且主体、主动。
基于“语用”的习作教学让学生乐于关注,勤于参与,易于表达;能让每一次习作教学对学生言语“有导”——有鲜活的表达知识,有真实的言语平台,“写作”不再是学生可有可无的额外附加,“写作”成了有用的技艺。所以,让课堂成为语用现场势在必行。
第三天:有些人,于同行中,真切静美
12月6日,花城广州,伴着清晨的微风,我们开启了在广州第二师范学院最后一天的学习。上午大家聆听了广州市黄埔区教育教研室高级教师冯迪鸿关于《语用的实践性思考》的讲座,冯老师的讲座从当下阅读教学的困惑、阅读到底是什么、我的阅读教学体认、通过阅读去感悟是个伪命题、基于语用的阅读教学重构六个方面展开。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有机结合,既让老师们接触到了中西方语用学的理论,又在理论的支撑下结合当下语文教学的现状深入分析。讲座引发了每位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思考,并围绕语用和冯老师对话。思想的碰撞中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关注找出明确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推论分析,诠释并整合信息和观点,最终形成检验或评估内容、语言和文章要素的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语用。
下午,行李箱转动的声音,陪着我们来到学习的地方。拖箱子的疲惫没有影响老师们学习的热情。大家聆听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桑志军教授《语用与语文教学》的讲座。桑教授从核心素养入手,揭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语用、审美、思维、文化的不同层面。在语言的哲学思考中,带领学员认识到语文教学与语言学发展之间从古至今一脉相承,密切相关。针对国内语法学关注语用不够的现象,具体详实的界定了语用学概念,借助具体实例区分句子与话语的本质区别。层层剥茧出语文教学中关注话语,结合交际目的传递不同的语境意义的实质。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在特定语境中理解话语与使用话语,教会学生怎样营造和刻画语境,将自己的语言用的正确而得体。
一天的学习收获满满,在驱车行驶的大巴上,也处处体现着语用,老师们的交际就是一个动态的行为,动机、情感、能力无一不在和一来一回的交往过程中彰显。
第四天:有些景,于年华中,温暖悠长
12月7日,“京苏粤浙”第三期中小学卓越教师高端研修班小学语文组来到了风景优美的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
今天活动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同课异构,基于语用的课外阅读(读整本书)教学研讨,由江苏学员曹海永和珠海市特级教师曹靓分别执教《没头脑和不高兴》。
第一节课曹靓老师以《青蛙爷爷讲故事》为载体,借助文中的情节,训练孩子倾听、联想,并以相反词汇为核心,结合生活,练习编故事、讲故事。第二节课曹海永老师以《没头脑和不高兴》为载体,教师借助文中人物的“口头禅”,与生活相联系,想想生活中的人物有哪些口头禅,拓展思维,训练表达。
第二部分由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高级教师余志君做《言语表达与儿童创造力》的主题报告。余老师以“创造是不是语文本色”为题切入,认为为了发展儿童发展力,常态语文课要分为玩一玩和练一练两个部分,联想、替换、逆向、组合是练习的关键,“看到思维品质在言语中的提炼和提升”。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值得我们思考。
下午,学员进行分组讨论。达成共识如下:
“整本书阅读的汇报课和指导课应该各有侧重,课型不一样。教学定位要准,要有流程。要关注整本书教学中的语用,比如借用书中有特点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联系语用。”
“整本书阅读可以进行课程化,不再只局限于一节课的教学,而要呈现为一个时段的教学过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要准,为了达成目标,老师做什么,是需要我们思考的。目标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应该是非常紧密的。除了对故事情节,对人物有感悟,对主旨上的感悟也要有渗透,价值观的引领也很重要,需要思考。”
“整本书阅读和课内单篇阅读的任务是不是一样的?哪些任务是不必须的,哪些任务是单篇教学的任务,哪些任务可以成为整本书阅读的任务。应该加以区分。”
总之,整本书阅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我们投入更大的精力详细探寻。
第五天:有些情,于岁月中,刹那永恒
12月8日,京苏粤浙四地学员来到了深圳南山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再次聚焦语用开展了阅读教学的研讨活动,今天也是此次培训活动的尾声。
首先由来自深圳南山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的高惠峰主任为大家呈现《少年闰土》的阅读教学课堂。课前的“中科五分秀”活动成为课堂的亮点,5分钟的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展示与课堂教学相关文章的朗读。此环节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口语表达的一以贯之的培养和关注,也恰到好处地与将要学习的课文遥相呼应。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单的使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第二节课由来自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的程润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教学伊始老师引导学生读词,写词,这一匠心独运的方式既帮助老师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执教班级的学情,又为后面的学习搭建了台阶。课堂教学过程中,程老师始终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不急不慌的鼓励、等待学生,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也逐渐升温。本节课环节简洁、层次清晰:初读畅谈感受,细读提升认识,研读引发思考,教师引领着学生步步登高,让思维有了深度和梯度。
两课课堂教学展示后学员们听到了该校宋如郊校长关于学校办学特色的报告。宋校长从个人发展的历程谈起,进而介绍到学校的地域特色,并精准清晰的分析出学生的优势所在以及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学校办学的优势详细为学员们介绍了学校的科技特色课程——博士课堂和颇具特色的心理课程建设。在报告过程中,学员们感受到宋校长真挚、执着的教育情怀,一个半小时的娓娓道来也让学员们学习到了在未来教育教学的路上,不断梳理、清晰、澄澈自己的成长路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下午的活动分成三个部分展开,首先是各组学员就上午的两节阅读课堂教学进行集中研讨,并推选代表汇集大家意见进行分享。虽然连日学习,培训进入第五天,但是学员们渴望学习的热情并无半点消减,大家聚焦语用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模式,针对两节课的优点和建议展开热烈讨论。第二环节是学科小结和学员展示活动,来自第三组学员杨新颖、沙彩虹、唐晓枫以“教学是实践的智慧”为题从课例学习、理论提升、学员研讨三个角度畅谈了自己的收获。第四组的学员代表杨应平老师以“学在广州”为题幽默风趣的分享了此行五天的历程。第二组的宋晓丽老师以充满诗意的“锻铸每个人的金蔷薇”为主题,从“寒风到暖流:一次动人的美丽遇见”、“从优秀到卓越:一段虐心的痛苦暴走”、“从庸常到非凡:一场沉静的幸福锻铸”三个角度呈现了此次的学习体会。最后第一组的江姝老师以“重新认识学习” 为题,着重分享了教师现场学习力的重要性。
一轮精彩纷呈的学员汇报后,桑教授根据每个小组学员代表的分享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精炼而有深度的总结。随后四地学员参观了学校的心理课程中心和科技教室。
五天的学习结束了,学员们不仅感受到了广州、珠海、深圳的学校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也在与同伴的相互碰撞中加深了情感,提升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