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来源: 时间:2016-12-21
2016年12月19日 07版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课程建构和教学变革,成为了中小学校热议的话题和实践的方向。日前,由蜜桃臀AV高潮无码初等教育学院、《中小学管理》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小学实践课程”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以基于核心素养数学实践课程和教学变革为主题。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400余位教师代表齐聚北京,聆听专家报告,观摩名师教学,与一线教师同仁交流思想、切磋实践,共同探讨小学数学实践课程的变革与发展,共享一场学术与智慧的盛宴。
名师课堂
度量“天下”
“同学们你们已经六年级了,学过11本数学教科书,你们能说说自己学过哪些关于测量的单位吗?”在中央财经大学的礼堂中,浙江省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俞正强这样开始了他的小学数学教学课。
“厘米、分米、米。”一个学生回答。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另一个学生说。
“克、千克、吨。”又有学生发言道。
短暂的踊跃发言之后,学生思考的流畅度像是被“冻住”了。是什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头脑中的度量工具,只停留在长度、体积、重量上?俞老师循循善诱,通过让学生分析“度量的工具,度量的对象,度量的属性”,寻找更多课本和生活中的度量单位。
“元、角、分是度量的单位,度量工具是钱,度量对象是东西的价格。”
“个、十、百、千、万也是度量单位,度量工具是数字,度量的对象是物体的多少。”
……
在俞老师的不断追问下,学生的思维开始扩展,时间、温度、速度、家里电表显示的耗电量、U盘的容量、地球的经纬度,无数生活中接触的事物中都可以发现度量单位的影子。俞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度量的意义。是满足生活的必要?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学生在自主思考和集体交流中得到了答案。通过“先有度量单位还是先有度量工具?”的问题启发,学生们慢慢意识到,度量的起因是人类的需要,是为了信息的精确而人为定下的标准。学生对度量单位的理解达到了数学理解的深层层面。
“什么东西是不可测量的?”课堂接近尾声,俞老师话锋一转,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愈发高涨。直接测量的是物体,未知、情感、思想等无形的东西可以通过转化去间接测量,学生们开始了了不起的思考。
马上就访
刘加霞(蜜桃臀AV高潮无码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固有的观念束缚了教师,也束缚了学生。在传统观念里,数学课就是计算、认数、解题、做题,这堂关于“度量”的数学课恰恰强调了“综合与实践”的研讨会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实践课程与教学变革任重而道远。
阅兵中的数学
庄严宏大的阅兵仪式和数学教学有什么关系?阅兵仪式中的数学故事如何跟孩子们分享?西城区实验二小副校长、特级教师华应龙的数学课《阅兵中的数学》直指学生核心素养,带领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旗手脚尖到将军脚尖6米,将军脚尖到第一排队列脚尖6米,后面的14排,前一排脚跟到后一排脚尖都是0.9米,脚长0.3米。请同学们算算队列的长度是多少米?”视频中迈着整齐步伐的仪仗队成为了学生们研究的课题。
计算队列长度、队列行进速度和俄罗斯部队前进速度,宽容轻松的氛围中,一道道数学题目在学生的独立计算、合作讨论中迎刃而解。在阅兵题材中,华老师还挖掘了三个经典数学问题:植树问题、火车过山洞问题和追击问题。
“数学就是玩具,老师就是顽童。我希望让学生想到数学不觉得头疼,而是感到数学真好玩。”在挖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过程中,华老师希望孩子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马上就访
孙金鑫(《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主编):小学实践课程它的价值是多维多元的。通过数学课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我们发现了数学之美,以及数学的实践课程之美。教师要思考数学的实践课程的源头从哪里来,思考数学实践课程的取材。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课的素材,教师应该有发现的眼睛,收罗天下,拓展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素材选取路径。
专家视角
学校变革要从课堂实践开始
何劲松(蜜桃臀AV高潮无码院长):21世纪是课堂革命的世纪,课堂不变则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则学校不会变。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从日常课堂教学实践开始的,其实质是重新建构和变革学校的课程。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实践课程,要关注几个方面:首先,应建构良好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学校生命力的体现,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保障。学校应该着力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其次,实践课程是对中小学课程建设的一个很好的突破点,一所学校应该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谋求学校发展特色。北京市规定了各学科平均应当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为课程的建设推动提供了政策的动力,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教学生用数学思维看世界
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核心素养是可以后天习得,与特定情景有关的。一个人数学素养好不好,可以通过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监测出来。培养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一部分学生学了数学之后,也许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但他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便是完成了数学教学的目标。
不光在小学阶段,在初高中阶段,数学实践课程都是薄弱环节。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考量,好的小学数学实践课应该海纳百川,无论是理论上的成果,还是生活实践的经验,都可以为综合实践课所用,都可借鉴并和本地情况融合。教无定法,教学没有程序化的规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学生程度、教育内容调整。最重要的是结合实际问题去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通过鼓励学生交流和启发思考,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内容的本质,从而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形成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域外经验
评价变革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Jim Tognoloni(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教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关注对学生的评价。表现性标准评价就是教学的一个部分,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清楚学生的水平和情况,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了评价。具体化的文字性描述和关注学生发展连续性是表现性评价的两大要点。具体评价描述了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知识能力水平,从而便于对学生进行跟踪和监测。核心素养、表现性标准、课程标准三者可以结合在一起,教师通过表现性标准评价的评分量规了解学生,可以设计充分展现学生水平和高阶思维能力的问题和活动。表现性标准评价等等是全新的,最终的受益者是我们的孩子。引入21世纪,教师要勇敢迎接挑战,拥抱评价变革。
文/本报记者 雷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