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来源:组宣部 发布 时间:2016-10-11
2016年10月10日 09版
核心提示:当前,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人才发展问题被持续关注和热议。如何更好地配置教师资源?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师素养?如何保障并发挥教师的激励机制?日前,由蜜桃臀AV高潮无码主办、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研究院承办的首届“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论坛”在京举行。知名学者、教育行政领导、中小学优秀校长和教师跨界交流,汇聚思想智慧,围绕“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教师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研讨。
地域经验
激励优秀人才成为教师
方中雄:关于教师的政策纷繁复杂,归纳起来是要健全教师的进入与退出机制、聘用与流动机制、保障与激励机制、培训提高机制。其根本目标应当是相关的两方面:一是让优秀的人成为教师;二是让已经成为教师的人优秀起来。
当前,北京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仍面临巨大挑战,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跟进。解决这两个问题,最关键的是增加对教师队伍的投入,让教师职业更具有吸引力。其次,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很重要,要通过丰富的、具体的、贴近教师教学生活的指导性要求、课程与培训标准,让教师获得专业发展。最后,营造一个有吸引力的环境,一个发挥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氛围,扩大学校的自治权、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是激活教师创造力、保障教师走向优秀的重要路径。
创新发展动力机制让教师安心从教
周增为:上海的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从有序到有效再到创新的三级跨越,在过程中,创新教师发展动力机制,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有效激励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上海市在制度上探索一整套促进在职教师岗位成长的制度和措施。首先,搭建校长、教师生涯发展阶梯。上海率先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使校长基本摆脱了行政级别的约束,确立了从“行政管理”转向“专业领导”,并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其次,健全教师全过程培养与管理的分级分类体系。上海市形成了市、区联动培养培训机制,构建教师教育体系,并考虑到教师的发展层次、教师需求、培训的课程内容、方法评价等。最后,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2007年起探索形成城郊教师、校长流动机制,确立区县间长期对口支教关系,统一选派新晋特级教师和特级校长赴郊区新建学校、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全职任教。
区县声音
改革莫忘教师职业尊严
李永生:多年前,为了激发教师岗位工作热情,我们在区里一所最好的学校试验开展全员公开竞聘上岗改革。为增加竞争力度,允许全区其他学校教师报名参与该校岗位竞聘。然而,当末位落聘的教师要去其他学校重新选岗时,出现了抵触问题。当“太丢颜面”成为了落聘教师反复述说的心理理由时,这一情况引起我们的深思,除了工作待遇等,教师的“职业尊严”在改革中也要予以考虑。
为此,门头沟区学校教师岗位全员竞聘实行“五步工作法”。一是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讨论,制定并公布学校改革方案,精确做好日常考核。二是教委摸情各学校实情,公布全区可供招聘的新岗位,允许教师“先选先聘”。三是学校党支部同步开展宣传、动员保障工作。四是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对每个教职工进行家访,摸清基本情况。五是每个教职工面向教代会述职,被打分评定后签订劳动合同。另外,对解决教师师资缺口的“区管校聘”工作,门头沟区进行人事改革制度要求核定学校编制、科学设定岗位职责、同步设计绩效薪酬、发动职工民主参与。
良好人才环境支撑区域教育发展
刘丽彬:教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朝阳区是北京教育大区,并逐步迈向了教育强区行列,其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优化政策环境,集聚人才。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统筹,朝阳区建立一系列机制,统筹可用资源,让有识之士为区域教育发展做贡献。二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教师的发展问题,待遇很重要,但成就感可能更重要。我们要让所有的人才都有发展空间。三是优化保障环境,服务人才。人才来了,能不能留得住,是我们关注的一个事情。关注教师的诉求,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师安心地工作。四是优化人文环境,用好人才。把人才资源整合起来以后,区域教育发展起来之后,还要辐射全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需求日益多元,教育公平迫在眉睫,教育质量亟待提升等难题日益凸现。要破解这些难题,人才队伍建设依然是关键。提升区域教育人才配置使用能力将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
价值观引领教师发展
窦桂梅:说起学校里具体的激励和动力机制,学校有时会有无力的感觉。清华附小抓住一个契机,把历史当做最深沉的教育,以清华的历史和清华附小的文化当做灯塔,以价值观塑造为教师提供激励与动力。
我们通过六个策略认同清华附小文化。一本纲领,即让教师用一本《纲领》认同学校百年文化,享受在清华附小每天的学习与工作。每周一次宣誓仪式,每学期的开学典礼,老师都要上台宣誓,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的最高荣誉。每年一度榜样评选,寻找感动、影响、引领我们的人物。一次课堂展示,分层次展示,通过给不同的老师做一个短片,给他出一本书,来一次研讨,做一次诊断,培养学校的“发展力教师”、“影响力教师”。一次影子校长体验,使教师们在彼此理解包容中共同发展。一次公益活动,清华附小每天有五节录课,录给3800个扶贫点,900个贫困县,在帮扶过程中教师不自觉地成长起来了。塑造和强化学校文化,突出价值引领,是对老师最好的鞭策和激励。
教师是实现个性化育人的核心要素之一
史静寰:世界发展大势已进入全球化3.0时代。在我国,社会各方面对教育改革的期待度、关注度与参与度空前提高,催生新思想、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教育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为应对全球性学习危机与革命,必须大力发展个性化教育,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育人“泥土”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高水平、高投入的教师。面对未来,我们应该在“大学习观”“个性化教育”的基础上思考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师个人和专业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在新发展观、新教育观的大趋势和格局之下,完成对办有思想的教育、有生命的教育、有品质教育的探索。
文/本报记者 雷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