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媒体聚焦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专业培训唤醒教师“成长力”(人民政协报)

来源: 时间:2018-10-18 10:47:04

 2018年10月17日  人民政协报  第8149期

本报记者;郭帅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无处不在的学习”“课堂上人手一个平板电脑”等创新实践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运行规则。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教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改革开放40年来,教师培训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迈向新时代,教师培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日益增多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其专业素养仍亟待提升。教育现代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支持又会对教师专业培训产生哪些影响?日前,在第三届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北京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实践者们围绕“迈向新时代的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畅谈观点、分享经验。——编者

 

 教师培训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今年暑假,我校很多青年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为期十天的教师培训,很多老师或多或少有些抱怨,一是占用了大量假期时间,二是培训内容对教学实践帮助并不大。”北京某校初三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告诉记者。

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教师需要专业的发展,然而培训的实效性不尽如人意也让很多老师“头疼”。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发现,一些老师在培训班上表现特别优秀,但是回去以后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变化;或者校长培训的时候发言都特别精彩,回去后学校也没有因此发生变化。

蜜桃臀AV高潮无码院长何劲松在北京调研发现,在郊区,只要有教师资格、愿意做老师且不挑地方的本科毕业生基本都可以如愿。其次,很多老师所教学科并非所学,专业化素养亟待提高。即使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也偏弱。总体来看,教师培训的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仍然不足,特别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等方面缺乏持续的指导,很多新任教师培训只集中在开学前、开学后一段时间,方式也比较单一。

教师队伍的强大需从教师培养抓起。多位与会专家提出,教师培养体系仍需进一步开放,综合的一流大学要担负起教师培养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室主任王烽在调研时听到多位校长反映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有所下降。“下降的原因是教师培养和招聘入口两个方面,师范学校吸引不了高素质的人才,即使就读师范院校,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数也较少。其次,由于人事组织部门参与招聘等原因,一部分好教师进入不了教师队伍。”王烽说。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石中英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队伍建设中阻碍变革的关键,是教师职后培训、专业队伍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降低对学生需求的敏感度,不愿意对学生的困难给予支持和帮助,极大地影响教育目的的达成。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与教师收入、学校和社会氛围、缺少心理支持、学校组织架构等因素有关。”石中英说,长期自上而下式的教育改革也弱化了教师的主体意识,改革的目的、要求、进度不由教师决定,教师只是被动、机械的执行者,这种情况下教师缺乏内在责任心和激情,容易出现旁观、抱怨、懈怠等问题。

王烽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解决了一些老问题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一些制度仍然滞后于教育的改革发展,成为现在教育制度的瓶颈问题。

多位与会专家提出,职称评定问题已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痛点之一。王烽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老师多年评不上职称,即使评上了也兑现不了承诺,同样有职称的老师干一样的活但是拿不同的工资。专家表示,外界环境的不公平极大影响教师对工作始终如一的热忱。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深情地说:“一位卓越的教师应当把责任当自觉、视职业为幸福,有潜心教书育人的能力、热爱教育事业的定力。给老师提供各种各样的政策红利、培训机会等固然重要,但如果老师自身不幸福,对所做的工作没有真正的认同,为他们提供再多外在支持也无济于事。”

信息技术是教师培训应战“利器”

“现在的微课平台有很多,和名师名家近距离‘接触’已经非常便捷。我们学校很多老师常常在回家路上看看微课,碎片化、移动化学习已经非常普遍,但学习还缺少系统性。”李老师告诉记者。

“互联网+”既是教师培训挑战的缘起也是应战的“利器”,它让老师的学习可以更加符合成人学习的规律,从关注个人能力到支持学校发展、从开展短期培训到提供系统方案、从封闭的精品开发到课程敏捷迭代等。

专家介绍,信息技术可以全过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记录、分析和数据的挖掘,最终做出决策和精准化推荐,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会在数据分析中变得更加清晰,让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工作更有针对性、精准化。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近几年成立了“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创新实验室”。闫寒冰介绍,校长来参加培训时不再是过去隔离情景的培训,而是根据他所在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做培训、做规划,培训结束的一年内,实验室会持续跟踪,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督促校长反思和成长,提供系统、持续的方案。

快速调研一所学校,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通用问卷,但是针对教师任何一种能力的测试只会有几道题,题目越少得到结论准确性越低,且与老师的态度客观与否有关。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真实的数据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即随时记录教师平时的教学过程,随时进行评估。”闫寒冰说。

以平时听评课为例,学院设计的教师培训平台可以用手机直接进行录播,有弹幕设置,其他教师可以对讲课老师随时评课,根据评价,平台会进行智能化的判断。比如老师在课堂上信息量过大,系统会判定为“与讲解的能力有关”,问题不够开放则判定为“与提问的能力有关”,这样可以聚焦具体且实践性的知识,同时推送相应的策略,这个策略更加的微小、聚焦和实用。通过这样的记录,老师的教学法会逐渐形成“自画像”,从模糊逐渐变得清晰,从而支持教师实境学习,最终服务学校发展。

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教研网执行总编朱立祥指出,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教师自主学习、教师个性化学习的前提,因此亟须由预设计的资源向不断迭代的资源转变。“只有资源众多才能有更多选择,满足不同层级教师的不同需求。”

与会专家认为,信息技术仅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关键是教师课后交流、研讨、线下实践,从而提升、改变、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朱立祥认为,信息技术如何由简单应用走向创新依然任重道远。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以科学的战略规划引领教师培训,以交叉科学研究把握教师学习的规律,以技术支持的学习变革进行创新。

“在大规模培训下如何关注教师个性化学习,真正意义上解决老师真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期待技术能为我们提供更大的帮助。”朱立祥说。

专家表示,技术仅为教师培训提供工具,关注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才是关键,从个人属性上要让教师成为更好的自己,社会属性上让教师能够肩负起更大的责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

各级各类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已经不少,但如何从“要我培训”的被动状态转换为“我要培训”的主动学习?与会专家纷纷支招。

史家教育集团打破教师各自隔离、个体化的工作局面,营造出合作的学校文化,并生成专业的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基于专业社群的共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推选出“领袖型”教师群,共同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行领导,并起到引领作用。王欢解释,“领袖型”教师就是品德高尚、具有科研能力、拥有学术影响力并形成专业成果的老师,他们在特定的领域具备标杆作用。“希望老师工作过程中互为领袖、相互追随,从而形成多元驱动、和谐共治的教师领袖制结构。”

对于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石中英认为,要招聘更多喜欢教师行业的人,增加教师队伍的流动性。此外,学校也有责任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唤醒老师的初心、兴趣、热情和责任感,让教师培训更具精准性、个性化,从“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

在闫寒冰看来,关注个人能力到关注学校发展需要转变思路,通过愿景驱动高效促进学校发展。校长要明确学校建设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教师要学什么,根据需求设计培训的内容。

多位专家认为,教师教育是一个系统学科,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它培训教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加强教师教育学科研究是改革的突破口、着力点。

“教师最本质的工作是要努力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各级各类考试。但随着中高考改革,要求教师完成由尊重学科体系教学到尊重学生学习逻辑的转变,这应该是一种教学的回归,通过教学实践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如是说。

马景林建议,应帮助教师端正认识,改革是实现正确育人理念的最佳契机,对教师自己的成长也有益;真正让教师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并且要有制度保障;构建以学科内容、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培训体系,让教师专业学习的内容固定下来;学校教师日常的校本培训是解决问题关键,也是针对教师培训的归宿,最重要的途径是以课例研究为主体的交流和培训。

石中英表示,教育教学改革设计和实施应多多问计于教师,筛选他们的改革建议,争取拿出所有老师都基本认可的改革方案,使得老师们体会到他们是真正教育教学的主体。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联系我们 | 运维服务 | 互联网举报中心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0

©2012蜜桃臀AV高潮无码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