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 时间:2018-10-23
2018年10月22日 现代教育报 第07版
为进一步加强京台两地基础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双方教育专家和资深校长对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10月18日,首届京台基础教育发展联盟合作论坛在蜜桃臀AV高潮无码举行。论坛以“提高基础教育领域领导者领导素养和教学领导力”为主题,50余位两岸基础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优秀中小学校长代表围绕校长办学思想、中小学课程建设和教学领导力进行了探讨。本期我们节选部分专家、校长观点,以飨读者。
专家视点
教师如何通过教学“立德树人”
刘云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在民主化的话语时代,需要重谈教师的权威吗?其实,在教师权威的背后,是教学的教育价值问题。教育包含三个方面,知识教育、品德教育和信仰教育。现如今,如果只崇尚知识的权威,教育的大厦可能会倾塌,缺失了德性和信仰两个维度会窒息心灵的活力。另一方面,如果教育背后是对学生的纵容、兴趣的役导以及碎片的知识,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权利,则会放纵欲望和漠视的生长。如果教育在这两者间摇摆,教育的严肃性又会在哪里?
如今,各种绩效评估之下再谈教师权威是有困难的。如果一味给教师很大压力,教师自己没有了关爱和从容不迫的平静,又将会怎么来面对学生?
从根本上说,人的培养只有面对面、心对心,才富有人情味。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应当是教师的“从游”,从游的时间长了,很多东西就能够耳濡目染。如今,总有人问,还要不要讲服从?事实上,服从和屈从是不一样的,内在的服从和外力的强迫也是不一样的。服从的意识、爱、信赖和感激是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四根柱子。学校的道德教育,第一阶段还是心的教育。没有情感作支持的教育是偏颇的,没有权威作支撑的教育是危险的。教师以言传身教来育人,学生亲师,而后才能尊师重道。
校长要具备课程管理素养
翁福元(台湾省暨南国际大学教授):课程与教学是学校达成教育目的、实践学校教育任务的两个最主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变迁与科技的发展,以及家长和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社会、家长与学生对于课程与教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监督愈来愈严。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校长要思考如何做好课程管理,同时满足家长与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大众的期盼。
在课程管理方面,如果从学校层级来看,校长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作为校长,是否有教学卓越的愿景,愿景能否在全校凝聚共识、带领前进,是其中关键点。从微观角度来看,校长则要学校内部对教材的实施,对课程的理解是否存在争议,要建立课程管理的运作轨迹。
校长进行课程管理,除开领导者的素养,还应有科学管理素养、课程与教学的素养,以及学科知识、学科系统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过程中,校长的实践力和行动力,包括怎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
前沿理念
以信息化领导力构建智慧校园
杨坤(康邦教育技术研究院软件研究所所长):对于校长来说,信息化层面的领导力可以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能力,另一是理念层面,两方面需要做整合。大陆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学校建设也提出了具体目标,包括了校园环境、信息系统、用户信息素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创新等。建设未来学校的蓝图,再结合校园文化、办学特色等内容是可以符合每个学校的特点的。
要借助信息化规划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校长有顶层设计概念。需要有技术基础的支撑保障、运维保障和安全保障,来实现教学活动开展。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结合着整个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能够分阶段、分年、分学期地建设。我们还需要有初期规划的项目架构。就学校领导来说,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有清晰的顶层设计思路,才能够对智慧校园建设有比较好的规划和梳理。
两岸经验
校长领导素养是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
蔡仁政(台湾省台中市立顺天学校校长):我从微观政治的观点分析校园环境现况,归纳校长领导时经常遭遇的五类问题,分别为:意识形态、目标差异、权力运作、冲突、合作等。并参考当代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建构以知识(领导之足)、能力(领导之手)、态度(领导之头)、价值(领导之心)为主轴的领导素养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校长的知识,是发挥领导的基础;同时,校长所具备的行动、反思、预测等不同能力是发挥影响力的途径;此外,校长运用态度,致力于营造成员间能够彼此互动和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创建能够促进且体现终身学习的场域;最后,校长的价值观念是管理学校的核心。
校长的领导素养,包括校长的自我调节、问题解决以及创造价值等,它是整合应用校内外日益复杂的情景需求,达到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
实施精致教育 奠基幸福人生
刘雪梅(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劲松分校校长):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以“实施精致教育、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理念。以“精准的办学定位、精细的学校管理、精良的教师团队、精巧的课程设计、精琢的教学实施、精心的育人活动、精诚的人际关系、精美的校园环境”的“八精”为落实的载体;以“关注师生中的每一位、过程中的每一环、校园中的每一角”为工作标准;以“精心的态度与品质、精细的过程与方法、精彩的亮点与特色”的呈现为精致教育管理的核心。干部团队从理念、途径、方法、手段等多层面引领广大干部教师努力实现着“让学校成为幸福的家园、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教育、让家长拥有养育的幸福”的办学目标。
精细的学校管理,管是前提,理是关键。我们构建了九年一体整分矩阵式管理模式,教学研究部、学生服务部、行政物业部,分别管辖九个中心。精良的教师队伍,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例,通过共同成长、周工作轨迹和领航者等路径,努力实现干部在困难和压力面前顶住,在机遇面前抓住。此外,精准的办学定位,精心的育人活动,精诚的人际关系,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精美的育人环境为师生营造了温馨的成长环境。
顺应四季自然 创造适性教育
于萍(北京小学副校长):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如何把课程建设得指向学生的培养目标,本身就是对校长领导力的拷问。北京小学近年来一直在探索适合生命成长、适合儿童生活、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四季课程”并以此推进学校富有特色的课程系统建设。首先“四季课程”的提出追求“务实”与“整合”。
每学期前两个月实施基础性学科课程,随后集中安排一周时间,学生开展四季综合实践课程,此后继续两个月基础学科课程学习。形成了“春天律动健身,夏季读书实践,秋季科技创意,冬天传统文化”的系统课程。其次,“四季课程”探索追求“适合”与“生成”的发展。课程的开发、实践和实施都充分调研学生的实际,随着学生的发展、自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和调整。最后,“四季课程”的系统建构追求“课程”与“管理”的共建。
“四季课程”顺应自然节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逻辑,着眼于课程,落实于学生生命发展的课程资源的整合设计。实践中,学生在“四季课程”中呈现出生命成长的活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个性特长得到促进,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适性化教学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陈清枝(台湾省宜兰森林小学创办人):很多人都会好奇,森林小学做什么呢?其实就是野外教学。我们让孩子就在大自然里面学习。我们认为学习不是只有在教室课本内,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
学校没有固定的课本和教材,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在行动中进行的,通过社会场域,实地经验学习。我们提倡适性化教学,认为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样的,要用不同的方法教不一样的孩子。
因此,对于师资的保障投入很大。尽管没有按照教育部门的课程发展,但孩子的发展都非常好,因为我们掌握教育的本质,回归到孩子的身上。
文/本报记者 雷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