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2-10-12
2022年10月11日 第12版
编者按:今年,北京市教委正式发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何立足新时代,立足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好校本研修?本报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答。
校本研修之“本“是指校本研修要立足于学校的培养目标,立足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和立足于学校主体,以学校为场域,由学校组织实施,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校本研修要达到“务本”的目的,就需要梳理出其核心要素,以求“明理”,以求有效实施。根据多年指导推进校本研修的感悟与反思,我们认为校本研修需要理清并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可简称为校本研修“五要素”。
一是“人”,即校本研修的对象。“人”应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组织者,按《意见》规定,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组织者即以校长为主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负责校本研修的需求调研、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其二是参加者,主要是本校全体教师,他们既是带有个人知识基础、经验背景、思维方式、观念信念等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师个体,也是具有共同工作目标与要求及共同价值追求的教师群体。校本研修既要看到个体的“人”,也要看到群体的“人”。
二是“场”,即校本研修的场域。主要是以本校为研修基地。这样的场域至少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其一便于结合,即校本研修需要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可以与具体的教师、具体的学生和具体的课堂等结合,直接研究解决具体的问题,且研修者都具有共同的话语体系,便于更好地沟通交流;其二是便于联合,本校场域中,可以将学校的教研、科研及各种专业活动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研究共同的问题,也有助于各种信息的共享,使研修产生合力;其三是便于组合,即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随时组合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的研修团队,有助于超越学科局限,立足于跨学科问题的研究解决。
三是“题”,即校本研修的主题。主要源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但作为研修主题,必须做到既要找准问题,又要有更上位的提炼与表达,做到实践问题与教育教学理论的紧密结合,起到对教师有更高站位的引领作用。校本研修的“题”需要关注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是现实性,即题必须是问题导向,直指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要有人物、有事件、有困扰等;其二是精准性,即题要在现实性的前提下,对所反应的问题进行精准表达,避免差不多或模糊不清;其三是专业性,即主题的形成要体现专业性,要用准确的概念或原理表达,且核心概念不宜过多,以一到两个为宜。同时,主题的表达还要充分考虑国家政策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现实。
四是“师”,即校本研修的指导专家或培训者。“师”以本校教师为主,全体教师都应该是亦师亦生,可以将不同主题下的优秀教师作为引领研修的师资,以经验分享的方式引导大家研修。但针对不同主题下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或本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可以引进外部专家力量,进行有针对性地引领与指导。其实,在校本研修中,由本校教师承担“师”的任务,本身也是培养锻炼队伍的有效手段,因为老师们在为“师”的过程中,就需要做充分的经验梳理和理论提升,以求能够在同行面前有更好地展示,而这个过程本身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如条件许可,让本校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人人都能为“师”,可以达到更好的研修效果。
五是“招”,即校本研修的策略与方法。校本研修的“招”大致可以有这样一些:其一是培训为主的“招”,即在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的集中培训;其二是自主学习为主的“招”,即围绕师德师风及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发展规律、教育改革前沿等进行的自主读书交流活动;其三是教研为主的“招”,即学校要把日常教研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在教研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其四是科研为主的“招”,即以科研课题研究为引领达到研修的目的,这种“招”既可以是各级组织立项的课题研究,也可以是学校设立的课题研究,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课题立项,都应该引导教师开展有组织的科研,鼓励联合攻关,共同提高。
总之,校本研修是学校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且在学校而言,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活动,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力量有效整合。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还要充分体现其研修的特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以学习提高为主要目的,以助力教师成为“四有好教师”为最高目标,避免把校本研修做成一个包罗万象的“筐”。
□文/汤丰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