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4-05-10
来源:光明日报 2024-5-5
日前,在由蜜桃臀AV高潮无码、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和首都基础教育系统校园安全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举办“看见·预见:学生欺凌防治专题研讨会”的圆桌论坛环节,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聚焦“学校防治学生欺凌的现实困境与有效突破”展开深度对话和交流。
针对学校防治学生欺凌的现实困境,蜜桃臀AV高潮无码讲师郝盼盼面向北京市311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专题调研。
关于“学校防治学生欺凌面临的突出问题”,校长们认为最突出的是“学生欺凌事件比较复杂,防范和处置难度大”(66.88%),“外部支持机制比较缺乏”(53.05%),“家校沟通与合作不够顺畅”(51.45%),“对学生欺凌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清晰全面”(46.95%),“学校处置学生欺凌的经验不足、能力不够”(43.41%),另外还有“欺凌防控制度和组织机构不够健全”(36.66%),“教职工对欺凌防治的政策和理论不够了解”(35.69%),“学生安全教育不够有效”(21.54%)和“学校日常管理不够到位”(15.43%)等。
关于学校开展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校长们认为最突出的是“课程资源和课程开发缺乏”(81.99%),“教学方式和手段不够丰富”(60.45%),“缺乏专业师资力量”(60.45%)和“教育教学时间难以保障”(41.8%)等。
关于“学校认定学生欺凌面临的突出问题”,校长们认为主要是“家长之间存在较大分歧”(81.67%),“认定过程容易引发舆情”(74.28%),“不清楚认定标准”(61.09%),“不知道认定程序”(54.66%)和“学校担心被问责”(41.16%)等。
关于“学校处置学生欺凌事件面临的突出问题”,校长们认为主要是“对失职家长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缺乏力度”(78.14%),“对欺凌者进行教育惩戒或者纪律处分有困难”(77.17%),“受欺凌者出现心理和精神问题难以解决”(70.74%),“外部支持系统(包括法律介入)作用发挥有限”(69.77%)和“教师处置学生欺凌事件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不够”(66.24%)等。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副校长毕姗把学校的现实困境总结为“三难”:一是识别难,学生欺凌发生比较隐蔽,有时候学生之间因为玩笑过分导矛盾升级,产生欺凌现象,学校在如何及时发现和准确识别学生欺凌存在困惑;二是处置难,学生欺凌情况比较复杂,学校在调研、处置,特别是惩戒等方面存在困境;三是家校协同难,家长对学生欺凌存在认知偏差,不同家长立场不同、意见难于统一,学校在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家校协同方面感到力不从心。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校长徐骏提出四个困境:一是家庭教育不完备,溺爱和缺爱并存;二是学校管理不到位,立隐患排查机和巡查机制不健全;三是社会支持不给力,周边环境,特别是公安法院支持有待加强,网络舆论推波助澜风险大;四是学生心理健康不乐观,心理健康教育待提升,社会专业力量介入不够等。
总体而言,学生欺凌防治的现实困境与学生欺凌容易发生、比较隐蔽、非常复杂、危害极大的特点有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伴随着学生欺凌的发生、发现、认定和处置的纵向进程,二是与学生欺凌发生和防治的不同行为主体或者责任主体,包括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和管理者、社会各方面都密切相关。
针对学生欺凌防治的多种现实困境,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班主任任国清认为,首先班主任要直面学生欺凌现象,并掌握防治学生欺凌的方式方法,可以按照表态立规矩、建立亲密关系、引导情绪管理和开展价值观教育等四个环节开展实践探索;其次要通过教育引导预防学生欺凌发生,班主任一方面要读懂学生,关注学生的优势与潜能、困难与期待、脆弱与坚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重视学生积极品质的塑造、成功信念的树立合格成长环境的营造;最后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和影响旁观者,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要进行个性化的处置。
毕姗认为,首先学校要完善学生欺凌防治的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变革提升安全教育实效性学;其次要关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引导学生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同学关系;最后要发挥家长的作用,促进家校之间的协同和配合。谢春风研究员强调防治学生欺凌需要综合思维。一是育人要“到家”,改善亲子关系,营造民主、和谐、友善的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长教育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加强家校协同,改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促进防治学生欺凌的力量整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治与教育标准研究所所长马雷军副研究员认为,一是要法治化,加强学生欺凌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地执行;二是实操化,把法律法规要求转化为学校的制度建设和工作要求;三是多元参与,进一步完善学生欺凌防治的协同机制,特别是发挥好法制副校长的作用。
郝盼盼认为,一是要通过家长参与、法制副校长作用发挥、法律和心理专业人员介入来增强学生欺凌认定程序的中立性;二是要通过修复同学关系、去污名化等增强认定程序的柔性和弹性;三是加强学生同伴调解,避免学生欺凌事件的标签效应。
整体而言,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可以从三个层面寻求有效突破:一是学校改进,从学校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等诸多方面积极探索学校改进。二是人际关系改善,从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不同视角建立和维持学生成长中的和谐人际关系;三是外部支持加强,促进学生欺凌防治实践探索中的家校协同,强化校外专业力量支持和法定程序的落实与优化。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92e8fd8e4f984f4a9988e5b475d65908